最近讀一本書,讓我回想起年輕時的歲月。
《 鼎泰豐:有溫度的完美 》。熟悉的餐廳名字,並不因為我以往是常客,而是在「路加動物醫院」創業之前,我所工作的地點,就在鼎泰豐正後方的窄巷裡。
「喂,你知道我們醫院的位置嗎?你知道信義路的鼎泰豐嗎?」
十幾年前,我幾乎天天都有機會說這句話。
印象很深刻的是,那時的我,常常看著兩個男人並肩的背影。在車水馬龍的永康街口,他們穿著多年如一的汗衫與藍白拖,站在一起談天。如果不說,一般人可能很難看得出來,兩位低調的中年人,一個是國際知名餐廳的大掌櫃,一個是業界盛名的獸醫外科第一刀。
「那是鼎泰豐第二代老闆,我們兩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。」張醫師說。
張醫師是我的老闆。對當時獸醫系學生而言,「張醫師」是一個傳奇的名字。他曾經是教學醫院裡頂尖的外科教授,與我們相差了幾個世代,以出神入化的開刀技術聞名。而同樣聞名的,則是他的壞脾氣。
「小金,聽說你要去『德生動物醫院』上班?你知道張醫師吧?」
「對啊,沒想到有機會可以跟他學習!」
「他很兇喔,而且對學生超嚴格的。你真的要去嗎?」
「是我自己厚著臉皮拜託張醫師的,當然要去。」
「你要小心,他開刀時,如果助手出錯或跟不上,會有手術刀立刻飛出去喔~」
「真的嗎.........」
離開教職後的張醫師,在永康街的小巷裡開設了「德生動物醫院」。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隱世高手,醫院沒有漂亮的招牌,只有簡樸到近乎單調的擺設,卻總有許多人專程拜訪,請張醫師幫忙;也總有許多高難度的醫療需求,輾轉而來,在這個不起眼的手術室裡上演奇蹟。
當學長們聽說我要去跟著張醫師工作時,大家都替我捏把冷汗。年輕的我不知天高地厚,總覺得「沒有三兩三,不怕上樑山」,挺起胸膛就去了。
在《 鼎泰豐:有溫度的完美 》這本書中,詳細描述了鼎泰豐在品質上的種種堅持。
「品牌的最高境界,就是成為容器,
當成為容器了,
任何裝載在裡頭的事物,會成為顧客的心占率,
而非只是感官娛樂的市占率。」
—鼎泰豐的容哲學
不知道為什麼,雖然書中的用字遣詞完全跟醫療無關,但我卻總是想起張醫師,想起德生。
單純做好本業,專心抓住細節,誠懇關切人情。
在德生工作的日子,張醫師教導我太多重要的功課。我從一個有點臭屁的小伙子,開始真正成為一個習醫之人。原本以為自己懂得些什麼,在張醫師的帶領之下,都顯得粗淺無用。
張醫師總是教訓我:該對生命謙卑的時候,不要以為自己能扮演上帝;該挺身而出的時候,不要因為懼怕而卻步。
在不算短的時間裡,我每天抓緊機會,用眼睛看,用耳朵聽,更重要的是,用心去體會。張醫師對待客人的態度與智慧,他治療動物的技術與經驗,全都帶給我反思與新的眼光。而醫療過程中,任何一點心不在焉,張醫師都不假辭色地責備。他是那麼地嚴厲,卻又那麼有耐性,我從和他相處的一點一滴中,感受到深切的期望。
漸漸地,我覺得張醫師一點都不兇。相反的,他用純粹的善意,提攜著我,關照著周圍的人。
雖然他不像鼎泰豐,總是把笑容掛在臉上,很多時候,他不迎合客人,很多時候,他只要求自己人。但這是他的「服務」,這是他所認為最高標準的「服務」。
還記得要離職開業時,張醫師對我說:「我們這出去的,沒有一個是弱的。要對自己有信心,要繼續努力進步。」他說的話我常常放在心裡。遇到挫折的時候,面對困難的時候,我常回想起我在德生的學習,想著張醫師會怎麼看待。
原來,「有溫度的完美」我早已經親自品嘗過了。
到現在,「路加動物醫院」開業超過十年,而「德生動物醫院」早已物換星移,張醫師退休了,那條熟悉的窄巷已不復往昔。但我好希望,在路加動物醫院工作的每一位學弟妹,都彷彿是張醫師的真傳,以上一輩的堅持與執著,不輕忽細節,用一樣的心意對待客人。
「完美」仍然遙遠,但「有溫度」的路加,正如手中的書,一頁一頁,每一時刻都是進步的機會。
於是翻閱《 鼎泰豐:有溫度的完美 》時,我常常感動到眼眶微濕。那是我的老師的身影,站在永康街口,穿著汗衫藍白拖,在藍天白雲下,回頭向我眨眼的樣子。